提到阳光照明的2021年,有两件主要事件:一是阳光照明2021年进行管理班子调整,12月初原任总经理官勇由于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位,由齐晓明担任代理总经理职位;二是受疫情影响,阳光照明上虞区生产基地12月8日起临时停产,一直到2022 年1月1日复工。
那么,受各方面因素影响,2021年阳光照明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备受瞩目的国内市场业务又发展得如何?
01营收约42.64亿元
4月30日,阳光照明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营业收入约42.64亿元,同比减少1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16亿元,同比减少34.82%;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减少32.35%。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


从各个季度业绩情况来看,阳光照明在2021年第四季度净利润方面出现较大浮动。报告期内,阳光照明也提到,公司上虞区生产基地 12 月 8 日起临时停产,一直到 2022 年 1 月 1 日复工。停工期间,公司努力协调其他基地的产能互补,及供应商、物流等环节,做好员工防护措施,保证第一时间复工复产,使公司生产经营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12月份是年底销售和出货的旺季,对业绩的冲击较明显。


对于2021全年净利润增长放缓,阳光照明在报告期内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供应链紧张、采购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海运成本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等原因所致。
02内销调整为八个销售渠道
作为国内第一家民营高科技电光源企业在上证所上市,阳光照明拥有浙江上虞、江西余江、福建厦门、安徽金寨四大生产基地。报告期内,四大生产基地2021 年达到了 4 亿盏 LED 光源和 1.2 亿套 LED 灯具的年生产能力。

然而近些年,在外销方面,先是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又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全球市场的严重冲击和日趋复杂的外部格局。阳光照明外销方面确实受到一定影响。
但面对2021年海外市场取得的成绩,阳光照表示,海外销售在重新整合后,解决了不必要的管理矛盾,开始发挥协同效应。归属欧洲营销管理中心的澳洲区业务,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欧洲的 Nordlux 为中心的家居零售业务也保证了稳健的业务运营,曼佳美的各地运营,也逐步开始步入正轨。

现如今,中国是LED照明产品最大的生产制造国,随着国内LED照明市场渗透率快速攀升至七成以上, LED 照明已基本成为照明应用的刚需,国内的 LED 照明市场规模呈现出较全球平均水平更快的增长势头。
2021 年,阳光照明也重点投入国内业务中心,从销售团队、研发、运营等各个业务环节。据阳光照明介绍,公司从行业内引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人员及专家团队,重新建立新的管理架构和渠道模式。内销从原来的家居和工程二个销售公司的模式调整为以八个销售渠道(家居、五金、电商、新零售、项目、商分、户外、地产)为基础的销售中心,及技术研发中心、供应链中心、质量中心等公司级管理中心的新模式,强调技术产品的领先性,及质量和快速响应的以服务为核心的新战略。同时,投入并建立新的信息化系统,把关注相对短期收益的模式转变为中长期的业务发展为核心导向的长期投资模式。
03业务毛利率调整
从LED照明业务的营业收入来看,2016-2021年阳光照明LED光源产品业务收入呈现先增长后下降态势。2021年,阳光照明LED光源产品收入 11.05 亿元,同比下降 33.02%,销量 2.27 亿只(套),同比下降 15.02%;LED灯具产品收入 29.06 亿元,同比增长 1.31%,销量 0.87 亿只(套),同比下降 6.39%。

从历年主营业务产品情况来看,为了让公司能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保持对利润空间的把握。同时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阳光照明LED灯具产品业务占比逐年提升。
阳光照明表示,2021 年灯具业务占比达到 68.15%,一方面建立主力灯具品类的基础优势,同时对工程类产品(如投光灯、工矿灯、天棚灯、路灯等)采用 ETO(工程定制化)和标准品结合的方式,确保项目渠道的竞争力。
此外,2021年阳光照明坚持投入智能照明,寻求自主发展和平台共赢的机会。持续技术上投入物联网智能照明的开发,朝着智能化、光品质、科技感、平台化与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开发具有创新型和差异化的自主产品,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022年第一季度,阳光照明实现营收约9.63亿元,同比下降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30万元,同比下降98.19%。
如此一看,似乎相比其他企业,阳光照明2022年开局不利,但展望2022年,阳光照明2022 年初重新定位组织架构和核心流程管理框架,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流程管理细致,并融入组织管理体系中,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导向,建立畅通的、有效的衔接和协同机制,有效控制内部经营风险。
未来业绩再实现新的增长,依旧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