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车用LED照明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汽车制造商提高驾驶舒适性和道路行车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用于自适应远光系统的矩阵式LED技术,可以实现重要的前大灯功能,从而根据不同路况提供所需的照明效果。

一种强大的LED可以有效地对表面进行消毒,同时对人保持安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们设计了一种高效的LED,对微生物和病毒来说是致命的,但对人类是安全的。有朝一日,它可以通过在满是人的房间里杀死病原体,帮助各国走出大流行病的阴影。

近年来Micro LED技术不断突破,加上元宇宙、车用领域带动次世代显示技术的需求,商用化这一目标仿佛近在咫尺。其中,红光Micro LED芯片一直是技术瓶颈,但英国Micro LED公司却将材料的劣势化为优势,甚至有效缩短制程、降低成本,这到底怎么做到?《科技新报》特地专访Porotech执行长兼创办人朱彤彤,来了解该公司的技术独到之处。

近日,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乾照光电协同攻关,在提升绿光LED效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成果以“Hig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Green Light Emitting Diodes on Stress-Manipulated AlNO Buffer Layers”为题发表于IEEE PHOTONICS JOURNAL 14(4) (2022) 8234405。

2022年,琪朗以“高新科技”为发展健康照明的核心战略,努力创新、积极探索ALED自然光,为客户提供ALED“全营养”健康照明体验,并引领行业以人为本,与大自然共存,向更健康、舒适、安全的光环境发展。

Micro LED是实现虚拟/增强现实(VR/AR)显示的重要技术,而全彩化是其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挑战。量子点色转换技术(QDCC)将红、绿量子点色转换膜置于蓝光Micro LED上取代红、绿LED,被认为是解决Micro LED显示所面临的红光LED缺失、巨量转移等难题的候选技术路线之一。

6月30日,利亚德举行了Micro LED新品全球发布会,在Micro LED市场急剧扩大的阶段,利亚德通过革命性技术,带来最新Micro LED显示产品黑钻系列(LEYARD DIAMOND),打破Micro LED显示的价格战格局,完成从P0.4到P1.8室内小间距全覆盖。

瑞丰光电MiniLED团队联合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先进显示与光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2021, 11(12), 3304),在线发表了题为《对新型Micro/MiniLED 显示中增强环境对比度的研究(Investigation of Enhanced Ambient Contrast Ratio in Novel Micro/Mini-LED Displays)》(该论文属于特刊《量子点与MiniLED显示屏2.0》)的学术论文。

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材料系陈学仕教授实验室与台湾地区量子点材料供应商新华光能合作开发量子点电致发光(QDEL)显示器技术。材料采用经新华光能团队所设计及制造的量子点,并结合清华大学团队的元件结构及制程操控技术,成功制作出全台湾地区第一个被动驱动的量子点面板。

11月25日,华侨大学发光材料与信息显示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展画教授团队与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Edward H. Sargent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Distribution control enables efficient reduced-dimensional perovskite LEDs。该工作通过缺陷钝化和发光中心维度调控,实现了钙钛矿LED器件性能和寿命的大幅提升,未来有望应用于新型显示和照明等领域。

由于昆士兰大学进行的突破性研究,手机屏幕破裂可能成为过去的事情。由昆士兰大学的侯京伟博士、王连洲教授和陈薇琪教授领导的全球研究团队,已经开发了生产下一代复合玻璃的技术,用于照明LED和智能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这一发现将使制造的玻璃屏幕不仅牢不可破,而且还能提供水晶般清晰的图像质量。

Micro LED是指以微米量级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将其与驱动模块组装形成高密度显示阵列的技术。与当前主流的LCD、OLED等显示技术相比,Micro LED在亮度、分辨率、能耗、使用寿命、响应速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跨代优势,是国际公认的未来显示技术。